作者:article 点击量:279 发布时间:2024-10-15
摘要:备考过程中总有一些我们以为“好的方法”其实是在欺骗着我们,我们以为自己复习得很努力很努力,可是一做题就出真章。考研是一个追求结果注重效率的事情,即使你在考研过程中比别人更努力,没把劲用在正确的方向上,结果肯定会打击你的自信心。以下十条看看你有没有在犯。
一、数学题要反复的做,要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的误区是受到很多数学参考书的影响的。不可否认,这会培养"发散思维",帮助拓宽思路。但是考研不是小学数奥,短短几个月内要吃透很多书很多知识点,效率是最重要的。一题多解的效率要远不如一题一解,多题多解,一道题用了两种解法,所消耗的时间也是正常时间的两倍甚至还要多——因为不可避免的要绕开你最先想到的那种解法,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这么多时间,用在一道题上是不值当的。
至于反复做题,比如全书看了N遍的那种,更是徒劳,对于做题过程中遇到的某些极个别的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特别好的题,可以回顾的时候再做一遍,这是无妨,但是每道题都要反复的做,效果真的不如换点新题重新做。
二、数学题讲求严谨,要把每一个步骤都弄的天衣无缝,做题要工工整整,不仅演算过程要写全,还要回顾书中的过程,看看自己有没有缺漏
这是一种极其浪费时间的方法,缺少效率。
考研准备的时间不过几个月,一位研友只有四个半月。他的方法是:在前三个月里,一直都是心算+笔算——一旦数对了立刻换下一道题。在最后一个半月里是有认真的看真题及答案的步骤。在前面的训练中,我甚至不用草稿纸直接顺着书写写画画,只求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正确的数,这种极端追求效率的方法可以让自己每天比别人多做很多题,而且在考场上不慌不忙的做了第一遍检查了一遍之后还能提前半小时交卷。
事实上,就算某一道题真的出现了比如数正确但是步骤和方法中有缺漏,例如分段函数少算一段的情况——就算是这样,这样的错误在别的题中也能够检查出来,也一定会检查出来的。
三、英语的学习中出现了很多费工夫但是收益明显和时间不成正比的情况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这注定了它很多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一门"只要你在学,你就一定有提高"的科目。英语这科目,40分的阅读题,和阅读有关的还有10分的新题型和10分的翻译(都需要读懂)还有10分的完型(部分需要读懂)什么意思,如果你阅读水平高,英语至少有70分是可以自己把握的。托福四门科目里,考研只有阅读和写作。
所谓那些乱七八糟的题型都是考察阅读的一个变种而已。
这也就注定了我们需要多读,但是阅读水平还不等同于做题水平,所以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花大量的时间阅读,顺带着把考研中常见的阅读题型("段落中心思想""词汇替换""长难句理解""定位题")这些做一做。
最重要的是,按照科学规律,一篇阅读题从做题到检查只有18分钟的时间,如果我们只做一遍的话,必须要在12分钟内完成——所以我经常会说,不要考虑你为什么错了,要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读懂了,如果读懂了,但是错了——这是出题人的错,和你自己没什么关系。
四、数学三科齐头并进,看看高数,累了看看线数,累了看看概率
陶老师不同意有些人的做法是三科齐头并进——这会极大地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因为你会发现三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哪科都学不明白哪科都进展不顺利。
早上6点起床刷牙洗脸上厕所,七点钟吃早点然后准时到自习室,7:30-10:30数学,10:30-11:45英语,中午吃饭,下午1:00-3:00政治,3:00-5:00英语,晚饭后学三个小时专业课,自习室关门了才走。
这样作息规律是很科学,但是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在于太死板了。如果在某天上午老师说最后一节考试划重点,你去不去,去了的话数学学不成了,因为“时间过去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经常很多人说“我很努力了,我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一二点睡觉,这是我的极限了,我还是学不明白,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
陶老师想说,用时间来衡量努力程度的人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自我安慰的。效率是什么,是总量除以时间。所以我们要注重什么?量。
要把量规划好,不管外界什么因素,学校的考试划重点、学校的会要去参加什么的,只要你一天能够保证把规定的量学完,那么你的计划就已经完事了,剩下的时间由自己支配。主观能动性强的继续预习下一天的内容,不想学的就出去玩。
反观有一些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的人,每天的状态都是处于"好困啊……唉不能睡不能睡还得学……哎呀学不进去……不能睡不能睡加油加油我要考研……时间总算过去了——收拾书包回家!"这样的状态,问他们一天学了多少量?他们总是呵呵,我学了十五个小时。
六、数学全书看几遍了也还不懂
真正的"看全书"是要做题的——不仅仅是书后的练习题,就是书上的例题也要做!全部统统自己做,做不出来?做不出来就看看书上的概念定义讲解,还是没思路?没思路就最多最多看两道例题,然后再做,再做不出就不给吃饭,饿着,憋着!
做完了对对答案看看就结了,要是"看全书",陶老师希望你还是多看几遍吧,我知道谁一遍看完还是什么都不会的。但是你既然是自己做出来了——你敢说你第二遍还不会?第一遍你就自己做出来了啊!
很多人觉得政治就是要背啊背啊背,无奈于自己记性没那么好就想自暴自弃,到了九月份说人家有十月份开始复习的呢,到了十月份说十一月份开始复习的人也不少,到了十一月份说陶老师听说一个学长用七天就60+了,到了十二月份时候说马上就考试了我该怎么办,到了考场上说政治就是扯淡的我不念了。
红宝书多重要?陶老师就想说百分之80网上问"这道题是不是出错了""这个题为什么不选c"的题都是可以直接在红宝书上找到答案,而且非常精准。红宝书是那种你看过就有印象的书,哪怕是"这个题好像红宝书上讲了两点"的模模糊糊的印象也可以帮你提高不少。
也有人问陶老师,哎呀红宝书那么厚我是不是可以不看了。对啊,全书那么厚你也可以不看,你什么都可以不看因为没人逼你看,但是你又想不看又想考个400+那就可怕了,难。
陶老师再次提醒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经验,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王道哟!
陶老师有话说:说来说去归结为你到底有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复习方法,有没有学会高效复习。做到这两点对于一部分人很难,但时间已经不多了,陶老师希望在最后的两个月里,大家可以把进度提速,把复习高效,把状态调整好!